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国外媒体这样报道老虎吃人事件

老虎吃人,老虎会吃人,老虎要吃人,这应该是常识的问题,我们真不要把老虎不发挥还以为看到的是一只大猫。最近发生的老虎吃人的中国新闻,就是那当事人在野生动物园内贸然下车的现象就是一例。因为有部分场面的视频在网上发布,那是活生生地活人被老虎扑咬,这画面成为很多很多媒体报道的背景。当然国内的很多媒体都以不同的角度去报道这事件,民间也有不同的评论来说这件事的责任。

在新西兰的一个媒体,他们也引用了网上发布的那当事人从小汽车走出,被老虎拖走的面,可以后的报道内容是这样的:我们新西兰的动物园老虎是用玻璃隔离的,动物园伺养员都不直接与老虎接触,除非在需要的时候,那也是在老虎被麻痹以后,伺养员才会与老虎直接接触。希望游客在参观动物园的时候,不要去逗引老虎等大动物,更不要去设法接近和激怒它们。

一个事件,为什么国内的媒体报道与国外媒体报道差异就那么大?!我们很多媒体报道这样的事件,好像是介绍西洋镜内的故事,多为搏人眼球;更可悲的是很多媒体评论员当起了民事责任“法官”,说三道四地分析责任;当然更无法让人接受的是有些人将此编成家庭矛盾悲剧版本在朋友圈转发,并以取乐方式说事。在看到国内外的媒体报道后,有意识查询了一下,我们的媒体真的没有像国外媒体那样强调以此为教训,鞭策自己和教育游客的内容。

都说东西方文化有差异,那必然导致思维方式和行为的不同,我们不要迷信西方人的很多认识和方式,可我们应该检讨我们自己对事件的态度与方式。老虎伤人,是因为人在不该下车的环境中擅自开了车门,并下车了。或许当时鬼迷心窍地忘了遵守规定,也或许就是认为那是瞬间,不会有事,侥幸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很多同胞常常用来指导行为的。虽然这是一个个案,是一次突发事件,也应该是小概率事件,可我们从当事人的行为中需要接受的是教训。从这个角度看,国外的媒体报道,更合适以已经发生的事件来教育所有没有遇到的人,这也是国际社会通常的做法,他们往往会将个案作为教案,以加大预防成本来防止再发生重复事件的惨剧。

针对侥幸的心理导致的行为错失,这是心理学问题,或者也是一种社会学上的机会主义现象。我们看到社会上逃票现象,明明知道那是在犯错,甚至于在犯法,可因为被抓到逃票往往是小概率,有人就会去冒犯,因为他们有侥幸的心理。尤其那些有一次侥幸成功的人,他们往往将侥幸事件以为自己是幸运者。我们东方人,往往到国际社会会感觉到西方人的一点一眼地做事,循规蹈矩的做人,感到他们不够活络,他们缺少灵活性。有不少人以为在西方信用社会环境下,使点“小聪明”,侥幸地达到了他们预期的成功,他们会很得意。可当有些人在被核查,被监督的情况下,往往会后悔自己因小失大,因为他们会输得很惨。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同文化对待同一件事件看法和做法的态度与方式,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客观,才能够适应国际社会的基本环境。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