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重大和突发事件后 24小时内要举行新闻发布会
发生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后,靠“堵”、“捂”消息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应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7月6日,重庆 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布《2016年重庆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下简称“工作要点”),将从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政府建设等六大方面推进信息公 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学校如何划片及时公开
根据“工作要点”的要求,我市在全面公开市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基础上,推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全面公开“权力清 单”和“责任清单”,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动态更新,方便公众获取和监督。实行“阳光执法”,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产品质量、旅游市场、知识产权、安全 生产等方面的监管执法信息公开等。
推进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比如,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的信息公开;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信息公开、减税降费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还促进民生改善,公开扶贫工作信息、社会救助信息、就业创业信息、环境保护信息,教育信息,卫生信息,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以及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信息等。比如,义务教育如何划片,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入学流程、证件要求和办理方式等。
及时开发布会回应关切
此外,还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时,负责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信息发布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快速反应、 及时发声。针对涉及突发事件的各种虚假不实信息,要迅速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法规政策和重大措施,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通过参加新闻发布会、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方式带头宣讲政策,解疑释惑,传递权威信息。
出台重大决策部署,要通过主动向媒体提供素材,召开媒体通气会,推荐掌握相关政策、熟悉相关领域业务的专家学者接受访谈等方式,做好发布解读工作。畅通媒体采访渠道,创造条件安排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负责人列席有关重要决策会议。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