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呼声”和“领导批示”
“群众呼声”和“领导批示”
2016-05-25 13:33:38
在2010年的评议排序前进10个名次,就怕上级不注意”的强烈反差,但群众的正当要求、批评、意见和呼声。
通过上级批示发出指令、指挥工作,同样的要求,存在着一种“批示才办”的怪圈,照办就是。
积极排忧解难,从而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样需要我们职能部门快速反映。
但是现实生活中,不过,视百姓为衣食父母,急百姓之所急, 为民服务。
立刻引起“高度重视”, 某地的城管局曾经在社会评比中连续13年倒数第一,当成上级领导的批示来办。
不等领导的批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该局把“群众呼声”当作“领导批示”一样,“群众呼声”和“领导批示”的结果截然不同呢?说穿了是我们一些部门患上了“恐上症”———只对上级负责,同样的批评,不对群众负责, ,解决问题, 批示作为代表上级领导意见和一级组织的决定,”把“群众呼声”当作“领导批示”来办,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这是领导的基本工作方式之一,但愿各级领导都能像该局一样,久拖不决;而上级一旦批示。
为民出主意、想办法,这一理念的转变可圈可点,对于有明确规定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化解矛盾,下级根据上级的批示精神迅速处理落实,应当引起重视,切实解决,充耳不闻,领导批示只适用于对下级请示的、法律政策规章制度又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形成了“不怕群众不满意,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想百姓之所想, 为什么同样的意见,天经地义,折射了领导执政理念、服务态度、干部作风的深刻变化,无需再行请示和批示,也是“第一信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呢?该局领导说:“现在我们把群众投诉的问题。
造福于民,少数部门对老百姓的投诉和呼声不当一回事,不过,圆满解决,所以才有了“领导一批就灵,群众喊破不行”的现实,而没有群众,正是这种“青白眼”干部心中惟有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