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党组织“一呼百应” 群众呼声“有求必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实现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也有了重要变化,服务对象从退休党员扩展到在职党员、出国党员,党员活动的形式也更加多样。葑门片区(双塔街道)共有党员4000多人,党支部超过200个。为统筹党员资源,双塔街道将“协同”作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党员队伍力量不断壮大,服务有效性也不断增强。

协同党员群众力量小区自治让环境更美

庄先湾6号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5幢居民楼里住着100多户居民。放眼望去,位于莫邪路路边的小区与其他旧式小区并没太大差别。不同的是,进入小区必须要经过一位佩戴红臂章的老伯的严格“盘问”。老伯名叫陈道胜,今年60岁,和老伴两人是小区实行自治后聘请的门卫。虽说是旧式小区,但小区内部却干净整洁,监控探头、健身设施、宣传栏一应俱全,绿化带打理得也是井井有条。

以前,庄先湾6号小区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什么人都能进进出出。2006年物业公司撤走后,治安问题就成为小区管理的顽疾。2008年底,实行自治后,小区不仅升级了配套设施,实行封闭管理,而且没有向业主收取任何费用,资金全部来自小区80个停车位的车位费。“这套模式能够实施,离不开党员群众的热心支持。”小区所在葑溪社区书记吴兴洪说,在社区的宣传下,老党员邵庆元带头,7位热心居民成立了自治小组,按照时下“网格化”的做法,分别担任各居民楼的楼长,划片管理,还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目前,葑溪社区内共有4个小区实现自治,除像邵庆元这样的老党员,在职党员严家江、居剑峰分别担任莫邪路778号小区、后庄80号小区的自治组长。这套可供复制的经验也在辖区推广,超40个小区实现自治。

协同“两新”组织力量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在今年的七一表彰大会上,中恒通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的组织委员丁华,秉持“勤奋做事,诚实做人”精神,负责采购工作时廉洁自律,严守每一个环节为企业节约采购成本,在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成为推动辖区非公企业发展的排头兵。片区、街道及时将丁华的事迹进行宣传,在企业中形成了“骨干先锋就是党员”的良好效应。目前“江苏天创科技”、“苏州测绘院”等科技型企业,“橘子网络”、“HUB创业空间”等文创企业,也积极向党靠拢,纷纷表示有成立党支部的意向。

“两新”组织是具有开拓性的基层党建工作新领域。这一领域新兴产业工人集聚、高知识群体集聚、青年群体集聚,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双塔街道积极延伸工作触角,实现党员发展、支部组建进楼宇、进创业园,不断扩大“两新”组织的党建覆盖。同时,注重以发挥实质作用为目标,协同“两新”组织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成效。

今年年初,街道党委排摸党员、居民需求,形成包含1500多条共10大类的项目需求库,召开项目评议会,召集专业社会组织,列出50张服务清单,对照需求库,实现了“小青团”、“安澜”等25家社会组织签约。

协同共建单位力量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葑门片区(双塔街道)位于古城中心,市级机关、重点企业资源丰富,共建单位就超过了70家。街道党工委通过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为群众解决问题,组织党建协同项目签约会,组织“苏州市园林局”、“苏州市粮食局”、“姑苏区民政局”等10家共建单位和10个社区签约党建协同项目,为社区解决绿化修树问题等。同时搭建联络平台,利用20家非公企业资源,为社区居民解决民生、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问题。

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街道的共建单位,近十年来,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创共建为平台,强化社区区域化党建力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每年对社区贫困户子女就学方面,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给予长期的大力资金资助,资助辖区2名儿童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在每年的暖冬行动、爱心捐助活动中,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给予大力支持,今年以来累计捐助资金达十万元。

9月份,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一建和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和锦帆路社区共同开展了红色定向赛,通过将辖区内的三处红色革命点融入其中,以回答党史有关知识或者通行证的方式,重走红色革命点。这种特别的党建教育和活动,实现了街道与共建单位活动共联、区域共建。(谈晓慧)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