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治国理政地方谈】网络问政大有可为

  在6月20日举办的2016年移动政务峰会上,我省“以雁门关、大峡谷,雄关豪迈挡不住官民沟通,太行山、汾河水,大好山河隔不断网络问政”的豪言壮志和坚定信心,荣获“移动问政十佳”,“忻州宣传”以“城市旅游文化的新名片、民生热点的新关切”,荣获“移动政务创新十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堡垒、提升服务效率,让老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不可否认,在社会管理中,我们存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工作协调不够等问题,制约了国家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网络问政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政治方式中公开度和透明度不够、国家权力与民众权利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政府和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增进沟通和了解,促进民众问题的解决。

  网络问政是社情民意的“引流渠”。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其中夹杂着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即有阳春白雪、心灵鸡汤,也有粗俗污秽、网络暴力,影响着亿万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曾几何时,贴吧、论坛成为网民宣泄情绪的主要阵地,抱怨、愤怒、质疑比比皆是,我们只能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网络问政的出现,不仅可以有效引导网民的网言网语,使网民在问政过程中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反映问题、约束言行,还可以鼓励广大网民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控制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方向,降低恶意舆情对本地区形象的中伤、对网民的误导。

  网络问政是社会管理的“助力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变化对老百姓意识形态的影响深刻深远,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转型中的困惑,以及复杂多样的心态和情绪,在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打下深深烙印。互联网往往是多种矛盾激烈碰撞,各类社会深层问题考验着政府的管理、监测、追踪、处置、化解矛盾的能力。网络问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回复网民的质疑、询问,解决群众遇到的难事,防止有些“黄鼠狼”故意设下圈套,制造网络“噪音”。同时,网络问政也开创了网络时代官民互动的新模式,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产生倒逼作用,推动政府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发展网络问政,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百姓呼声、畅通诉求渠道,对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决策、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具有创新意义。(语晗)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