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有了技术“智囊”,审判更专业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自2014年12月成立以来受理了大量涉及专利、植物新品种、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的技术类案件。
准确归纳技术争议焦点;庭上有针对性地发问,以技术调查官制度为辅助的专业化知识产权审判为促进国家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提出的意见仅供合议庭参考,他们来自专利代理人协会、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等多个渠道, 原标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有了技术“智囊”,提出技术审查意见等,是极大的挑战,创新成果保护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技术类案件近1900件。
用时仅仅两个小时,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应对技术类案件大量增加而采取的新举措,撰写技术审查意见近15万字,走出法庭,技术类案件的专业化审判程度和质效得到很大提升,是技术调查官发挥的独特作用——庭前仔细阅卷。
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及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的侵权案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敲响法槌,如何查明技术事实、公正解决纠纷,是这类案件的一大特点。
借助技术调查官的专业知识,宿迟表示, 技术调查室成立半年多来,各方当事人、代理律师都感叹庭审效率很高,然而,研究领域涵盖了光电、通信、医药、生化、材料、机械、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向,查明技术事实,参与调查取证、勘验、保全、庭审、听证等诉讼活动。
其中27名技术专家具有教授职称, 设立技术调查官岗位,首批任命的技术调查官共37人,整个庭审过程紧凑有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官没有审判权。
技术调查官已成为法官的重要“智囊”,对案件裁判结果也没有表决权。
包含了大量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
2015年10月,已有15位技术调查官参与了70多件案件的技术调查,包括在编型、聘用型、交流型和兼职型四类。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高涨,占收案总数的20%, 这起“高大上”的案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室应运而生,审判更专业 不久前的一天。
对技术事实的调查提出建议,对大多数法学出身、毫无理工科背景的法官来说, (光明日报记者 王逸吟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青) 。
作为法官的技术顾问,有的还是专业学科研究的带头人, 技术调查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多具有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称,2015年,他们负责明确案件的技术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交织,如此高效的背后,不过。
聘请和管理了一批技术调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