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举报违法行为是否可取?
小学生举报违法行为是否可取?
2016-04-26 15:01:40
全托育儿模式在广州公办园中已基本消失,“广州昔日有人‘倾家荡产’送全托,如今159个公办园仅一个全托班”(《广州日报》12月13日)。育儿形式变化的背后,其实是家庭结构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改变。过去大人太忙而小孩太多,有怎样的条件就采取怎样的模式,全托很多也是迫不得已。如今,年轻的家长们闲暇时间增多,小孩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不送全托有助于亲子互动,至于孩子的独立性,并不一定非要跟父母分开才能培养。
教育方式千千万万,没有哪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深圳小学生举报违法车获奖500元,被举报车辆违章106次”(《广州日报》12月12日),家长到底该鼓励小孩勇于举报,还是让小孩采取其他措施?这都是令人头疼。路见不平就敢于站出来没错,可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其分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还是太弱,家长或老师在对其鼓励与否的问题上还需慎重考虑。
就像借电话给陌生人这样的好事,我们也不鼓励大家去做,因为会冒一定风险。比如,“东莞男子假称借打电话半年抢700余部手机,称不抢女人”(《新快报》12月11日)。坏人就是坏人,可笑的是,不抢女人手机倒成了他自我解脱的借口。想走发财捷径无可厚非,但取之“无道”总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