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实名举报北航教授性骚扰:中国的#MeToo要开始了吗?
2018年的第一天,网友@cici小居士、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生罗茜茜发布的一篇日志广受关注,罗在文中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长江学者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
又是一起校园性骚扰事件,又是一个涉事教师拥有专业内资源和话语权,能在受害女生的未来学业发展中操有“生杀大权”,因而让不止一位受害者因为种种原因被迫保持沉默的案例。
四年曝光13起校园性骚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一次的校园性骚扰事件再次令媒体哗然,令网友愤怒,然而,类似的事件哪是第一次发生呢?这一切都看起来再熟悉不过了。
从2014年厦门大学考古学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吴春明性侵、性骚扰多名女学生事件被曝光之后,我们看到相似的情景仍然一再发生。
根据ngocn的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到2017年四年时间里,国内媒体曝出13起高校教师性骚扰事件,而其中的三分之一最终都不了了之。而其中有的涉案“狼师”竟被曝,在事件风波渐渐平息之后仍活跃在行业内的重要岗位,重新“岁月静好”。
当事人罗茜茜表示,自己遭受陈小武的骚扰后曾长期保持沉默,但也许是因为2017年轰轰烈烈的好莱坞#MeToo运动在全球的感召力的影响(新浪微博@cici小居士 简介部分写着#我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在网上揭露自己在行业内、学术圈遭遇性骚扰的经历,她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唯一、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被陈小武骚扰、甚至侵犯的女生。
某天她在本科同学群里点开一个链接,读到知乎上有人匿名发出的揭露陈小武对该校女生实施性骚扰行为的帖子。
罗茜茜看完后很激动,她不敢相信,过了那么多年终于有人敢站出来了。于是她鼓起勇气将自己深藏心底的十二年前的遭受性骚扰经历在知乎上发布出来。
罗茜茜将几位疑似有被骚扰经历的女生集结在一起,拉了一个叫hard candy(中文翻译水果硬糖,是一部讲述女生针对性侵害进行复仇的电影)的微信群组,大家纷纷讲出了自己的经历,并有当事人授权罗出示相关证据。而正是这些证据,有望成为揭露陈小武骚扰行径的“实锤”。
在罗的实名举报帖子发布后不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开发布声明,称将对该举报反映的情况立即展开调查,并暂停了陈小武的工作。
长期关注家暴、儿童性侵议题,并且代理过推动反家暴法立法的“李彦案”的万淼焱律师告诉女声,尽管大多数当事人目前尚未有报警的打算,她仍将以提供法律帮助和支持的方式关注此案的进展。
万淼焱再次强调,她对本案后续发展的期望,和当事人罗茜茜保持一致,即:
1、北航在对举报学生身份保密的前提下,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
2、尽快对陈小武作出处理,让他不再有机会以老师的身份接触学子;
3、于全国所有的学校,包括大学和中小学,建立并出台有效的校园性骚扰防范机制。
尽管照中国现行法律,实名举报性骚扰的罗茜茜本人提起性骚扰精神损害索赔的诉讼,已经超过了三年的诉讼时效。在全球范围内的性侵害或者性骚扰案件中,仍不乏追溯时效已过的女性仍然打破沉默站出来的情况。
在国际上,著名的加拿大皇家女骑警集体诉讼被上司、同僚性骚扰案中,也同样面临了个体诉讼时效问题。
——万淼焱
女博士实名举报陈小武性骚扰的新闻发出后不久,就有西安某高校社团账号发布了关于呼吁学校证实性骚扰问题、建立应对机制的建议信:
尽管该建议信在发布后不久便因遭到校方的压力删除,这仍然提醒了无数关注此案进展的人们:建立校园性骚扰应对机制,才是根治校园性骚扰,还女生平等受教育权的关键。
妇女问题专家、为平妇女权益机构联合发起人冯媛提出:不应该苛求受害人在遭受侵害后能马上站出来维权,而应重在建立防范和处理机制。只有预防、支持和处理的机制规定到位,措施具体,性骚扰事件能得到有效处理了,才能鼓励当事人及时站出来求助。否则,站出来的人只会受到再度伤害,而肇事者还会逍遥自在。
任何学校、用人单位都应该建立起这个机制,开展性骚扰的预防,受理受害者的投诉、举报,为受害者提供帮助和支持服务,对性骚扰行为根据情节进行处理,做到零容忍。如内部规章、员工手册应该有这方面的内容,但这仅仅是机制的一部分,这个机制还应包含识别性骚扰,遇到性骚扰的举报投诉流程,责任方接到投诉该如何处理等等。
2017年一整年中,媒体对于性骚扰议题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对年初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帝的性骚扰传闻的讨论开始,到#MeToo 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全世界都在慢慢看到反抗性骚扰运动的力量。
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勇敢地讲出了自己被性骚扰的经历,并为如何解决职场和校园中权力关系之下的性骚扰、公共空间的性骚扰寻找各种出路。
2016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发布《沉默的铁狮——2016年北师大校园性骚扰调查纪实报告》,报告中揭露了该校某学院副院长教授性骚扰女学生的事实。
2017年3月,发布,报告数据呈现:在中国的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中,有接近7成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其中女性遭遇性骚扰的比例为75%,9成的性骚扰的实施者为男性。而每发生100起性骚扰事件,只有不到4起的当事人会报告学校或者警察。
2017年11月,女记者黄雪琴基于自己的经历发起了,让媒体行业的性骚扰问题再度见光。
万淼焱律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正处于亟需建立起性骚扰防治机制的时期。国内对校园性骚扰防治机制的研究,大多以台湾和美国为样本。而用罗茜茜的话说,“国内跟国外一样,都是一步一步地推进着。我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不能够做到呢?”
2018年,在中国会再度掀起反对校园性骚扰、行业内权力关系性骚扰的浪潮吗?
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也必须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