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实名举报无照经营 美团陷入支付权限的罗生门
2月26日,美团支付正式上线美团APP,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和ApplePay并列。美团这一隐蔽的“小动作”,终于使其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浮出水面:进军互联网金融消费领域,打造自己的“支付帝国”。
2月29日,律师熊万里在实名认证微博中称,已向央行等监管部门实名举报美团在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从事第三方支付结算业务,已经违反了我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甚至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
对于熊律师的回应,美团方面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的回应完全以之前的声明为准,不想再打什么口水战了。
央行支付司相关人士表示,他们注意到了律师熊万里的举报,美团是否违规需要看它和用户协议的细则才能判定。
据了解,美团在用户协议中表示,他们接受商家委托,代替商家向用户收取团购价款,如果用户将团购价款支付给美团网,就等于用户已向商家履行了支付义务。
美团网方面表示,在目前的大多数O2O行业中,平台方与商家之间一直存在账期问题,双方进行结算的时间一般是5天,因此很多平台都扮演了资金转移的角色。
易观智库金融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郝竹婧则表示,“根据央行的规定,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主体必须具有央行颁布的支付牌照。”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未经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美团总部一位公关部负责人则表示,美团网与银行、银联、支付宝、微信等机构合作,通过合作方支付通道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通过合作方支付通道完成支付是电商平台的惯常做法。他强调,尽管美团目前并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但美团网并没有为美团平台以外的任何第三方提供支付结算业务。
无论美团支付是不是涉嫌违法经营,不可否认的是,美团目前的做法其实是希望打破传统互联网金融和支付平台的垄断格局。
美团在庞大的线下消费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领先优势,以此来开展自己的金融业务,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支付就是其中的王牌,手握这张王牌才能支撑起更多消费场景。
然而美团想做支付并不容易,因为在目前可设想的功能之内,美团支付无法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做出差异化,O2O服务使用现成的支付工具已经足够,用户并不需要多一样支付工具。
虽说美团已经有了巨大的用户基础和消费场景,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如今用户支付习惯。美团就现状而言,要想做支付就需要把别处烧的钱转换到支付领域,而且还需烧很久。
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的成功,都不是简单的对已有产品进行替代,而是满足了用户独特的需求,培养了用户忠诚度之后才站稳脚跟,继而拓展全品类服务,成为大众支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