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义乌模式”这样炼成
记者 王旭航 通讯员 刘哲 文/摄
11月21日,中国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挂牌成立,义乌商标受理窗口扩大业务范围试点工作启动,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义乌联络部揭牌。多项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服务资源集聚在义乌落地,极大拓展和完善了义乌原有的知识产权服务内容,标志着义乌初步建成“三位一体”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体系,走在全国前列。
“三位一体”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初步建成
近年来,义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工作开展了先行先试和积极探索。同时针对义乌市场转型升级需求和优势行业发展特点,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积极为企业创牌、用牌提供优质的服务支撑。
2017年10月30日,经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复同意,义乌成立全省首个县级市商标受理窗口;同年11月16日,义乌小商品版权保护中心挂牌成立。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支持义乌建设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为加快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举措。7月20日,义乌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中国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这是全国首家小商品类知识产权快维中心。9月10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复同意开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受理业务,成为全国首个开展此项业务的县级城市。11月,义乌商标受理窗口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窗口,参加扩大商标受理业务范围的试点工作。11月15日,浙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项举措》中重点支持中国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11月21日,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义乌联络部揭牌,上海、义乌两市携手,共同推进商标品牌国际化合作和马德里商标海外维权工作。
据介绍,义乌“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包括中国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义乌商标受理窗口、义乌小商品版权保护中心等单位。“‘三位一体’指的是服务事项上专利、商标、版权全类别覆盖,服务环节上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打通,服务区域上国内、国际一体化协同。”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的建成,将“一揽子”解决企业商标注册、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版权登记及小商品外观设计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29个事项,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
义乌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是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心力争打造知识产权领域“最多跑一次”的升级版。将众多上级部门的知识产权行政资源延伸到义乌,义乌企业在“家门口”“跑一次”就能享受到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才能享受的知识产权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红利。中心的建成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助推义乌优势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两个转变”,不断夯实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迈进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的重要环节,义乌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了义乌知识产权全链条工作,形成了更为科学完善的“1+16+X”的“义乌模式”。“1+16+X”架构为知识产权全链条工作提供了政策、专业、信息、人才的全面支撑,加快形成各司其职、有机衔接、快速响应、协同作战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知识产权工作从理念到思路再到制度的全面升级。
据介绍,“1”是义乌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作为整个架构的核心,开展全类别知识产权授权、确权服务,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16”是16个知识产权维权机构,即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小商品城分局及14个镇街市场监管所,负责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和侵权案件的查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X”是知识产权的其他职能部门及社会共治力量,包括杭州知识产权法庭(义乌)巡回审判庭、义乌海关知识产权科、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分局、金融办信用中心,以及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等,各自按法律规定负责知识产权的出入境监管、司法裁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个人诚信、社会监督等各方面工作。
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义乌成果”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市场内经营主体6.5万户,经营商位7.5万个,经营商品多达26个大类、180多万种,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曾几何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质疑和诟病,一度让义乌市场的声誉和形象蒙灰。义乌用10多年的时间,亮剑破冰,跨越前行,完成了知识产权管理从部门单打独斗到凝聚合力、义乌市场从侵权问题频发到规范有序、从屡受质疑到交口称赞的可喜转变。义乌也在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知识产权成为了义乌市场的“金字招牌”,凝聚了市场繁荣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2014年3月,义乌全面启动“3+2”模式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将原来由工商、科技、文化、质监等部门分头负责的商标、专利、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统一归口到市场监督管理局,增挂知识产权局牌子。挂牌成立了杭州知识产权法庭(义乌)巡回审判庭,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全省首家知识产权第三方调解平台——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调解成功率超过50%。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义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匹配、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相一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格局。
义乌多年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 全面提高转型发展质效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多项政策,加大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驰名商标、商标国际注册以及各级专利示范企业(贯标企业)、专利导航项目、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等的财政政策支持,累计发放财政补助7000余万元。今年前三季度,义乌新增有效注册商标27984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36209件,占浙江省的7%、全国的千分之八,有效注册商标量、境内商标申请量、境内商标注册量三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县域第一。2015年至今,专利申请量19240件,专利授权量13236件。现有知识产权国家优势企业2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9家,已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21家,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6家,驰名商标24件。
在维权方面,义乌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知识产权领域执法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持续开展了“红盾网剑”“云剑”“闪电”“雷霆”等系列行动,今年查处知识产权案件901起,罚没款数1842万元,移送公安53起。2015年市场监管局、义乌海关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商标保护金奖”;市场监管局在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3年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二等奖;商城集团(国际商贸城)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名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接下来,义乌将从打造最优治理体系、营造最佳创造环境、建立最大运用支撑和提供最强维权保障四个方面,进一步发挥优势,高位谋划,聚合资源,将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向纵深推进。”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义乌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优化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引导支持知识产权与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同时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