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婚姻失败被负债 抱团维权举步维艰
刘慧觉得这场婚姻是“命中的劫难”。8年前,她与前夫“闪婚”;今年3月,距离结束这段婚姻刚满三年,却再次被它紧紧纠缠:因前夫在外欠下大额债务,她发现自己准备过户的房产已被法院查封,即将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真是晴天霹雳! ”9月26日,在合肥市蜀山区一栋办公楼内,刘慧眉头紧锁,向本报记者吐露心声。谈及当下的处境,她面露愠色地说:“都是‘24条’害的! ”
刘慧口中的“24条”,是2004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实施的有关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中的第24个条款(以下简称“24条”)。该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规定情形的除外。
正是这条已施行了12年的规定,让原本以为生活从婚姻失败中回到正轨的刘慧茫然失措。 “他当时欠钱我根本不知情,凭什么离婚了还要我来还债?”面对记者,刘慧忿忿地打开了话匣子。
婚姻失败,莫名“被负债”
“2008年,我们在一次饭局上相识。他看起来很老实,朋友介绍说他是博士。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每天早上给我送饭,上下班还车接车送。我一直独自在外漂着,没经历过这样的爱情攻势,认识不到三个月就跟他领了证。 ”
“婚后我慢慢发现他有很多事情在撒谎。不仅学历是假的,连天天在外面做什么也不说。每次问起来,他总找借口敷衍我。我们准备买一套48万的婚房,他拿不出钱,最后东拼西凑弄来4万块,余下的6万首付还是我出的。可房产证他却瞒着我,办到了自己名下。 ”
“后来我怀孕了,他开始让我把每个月的工资都交出来,我不肯给,他就偷偷去取。孩子出生前几个小时,他才赶到医院,生孩子的5000块钱还是他姐姐拿来的。我心里真是凉透了,躺在医院里万念俱灰……”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忍。想着孩子也生了,将就着过吧,也许他会改呢?可事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依然每月取走我几乎所有工资,没钱给孩子买衣服,我只能从亲戚朋友那里讨旧的;为了不用奶粉,我母乳喂养了1年半;尿不湿的钱省不了,我在网上淘最便宜的……2013年4月3日,我终于无法忍受,和他协议离婚。但安静的生活远没有到来,不断有人跑上门要债……”
“离婚协议里,他写明将孩子和房子给我,却迟迟不肯过户。 2014年,我起诉到瑶海区人民法院,法院将房子判给我。今年3月底,当我借了33万元还清贷款,准备将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时才发现,因为他欠别人100多万,房子已经被被蜀山区法院查封了。 4月,我开始找律师打官司。前不久,经人介绍,我认识了‘同病相怜’的淮南女教师李翠莲。 ”
抱团维权,争取找回“理”
2004年,大学刚毕业的李翠莲和认识才10个月的男友完婚。在她眼里,作为银行职员的丈夫,“聪明、很会来事”。 “后来他辞职去创业,每天东奔西跑,却‘没见一分钱’。 ”此后,因为家庭冲突,她曾向丈夫提过离婚。直到去年1月,这段婚姻才在“小三”的插足下宣告结束。让李翠莲没想到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自此悄然袭来。
离婚后不久的一个上午,她正在教室上课时,前夫带着债主出现了。对方表明来意,逼着她偿还86万元欠款。“跟我有什么关系?结婚期间欠的又怎么样?我一分钱也没见过、花过。 ”李翠莲理直气壮,在对方抛出“法院见”后,也毫不在乎,“你去告吧,反正扯不到我头上。 ”
此后,各种要债电话纷至沓来。直到今年7月9日,收到第一张法院传票时,李翠莲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债主起诉要求我和前夫共同偿还一笔50万的欠款,我拉着当律师的同学去法院一查,发现那笔86万的欠款诉讼也将开庭,被告人里同样有我的名字。 ”
“绝不能坐以待毙。”除了和律师一起应付官司,李翠莲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上网搜寻“离婚被负债”的信息上。不久,她在网上看到了一张照片:一名女性举着纸遮住脸庞,纸上清楚地写着姓名、地域、“被负债”金额、联系方式等信息。最显眼的一行字是:“结婚证≠卖身契,呼吁修正‘24条’! ”
像抓到救命稻草的李翠莲加了对方的QQ,很快被拉进了取名“抱团取暖”的微信群。在这个来自各地的近百人的群里,她发现很多人和自己有着相似的遭遇:婚姻中,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另一半在外欠下巨款。这些钱或是赌博、吸毒等挥霍一空,或是不知去向。即便已经离婚,因为“24条”的存在,她们也难逃“被负债”的噩运。
这群人几乎涵盖了社会上的所有职业,“被负债”的金额也各不相同,有几十万的,也有上亿元的。 “她们中有人因此失去工作,有的房产被查封,有的工资被按月抵扣。”李翠莲记得有个刚进群的网友向大家哭诉,引起共鸣:“判决之后,我天天活在恐惧、绝望中。打工不敢用真名,害怕放高利贷的找到我。我活得太累了,可为了孩子还要好好活着,一定会有天理的! ”
李翠莲决定自己把“理”找回来。“和我一样站出来维权的人有不少,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废除或修改‘24条’才能翻身。”李翠莲和刘慧相约在淮南见了面,并共同编写了一条“寻人启事”在网上发布,期待找到更多的受害者,共同维权。
国庆节前夕,在淮南市田家庵区的一栋商用楼里,坐在记者对面的李翠莲开门见山地说:“选择维权和曝光,只是希望不再有人重复我经历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