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消费:安全切莫忽视,维权须重证据
近年来,游泳运动普及,有关游泳消费的案件随之增多。北京市房山区法院法官通过梳理有关案例提醒大家,在游泳馆内游泳消费时,有关人身安全和权益维护等问题不容忽视。
泳池边摔伤:游泳馆担责一半
2014年,高女士与某公司的分公司签署健身服务合同。一天,高女士在分公司教练指导下学习自由泳,教练指出高女士的泳姿不正确,要求她上岸拿手机拍摄泳姿并对照视频练习。高女士上岸后没走几步就滑倒动弹不得,分公司随即将她送医院就诊。经诊断,高女士右侧股骨头根部严重移位并骨裂。高女士认为,某公司提供游泳健身服务时,泳池安全人员和教练未尽到提醒保护义务,泳池岸边地板也不是防滑地板,导致她在泳池边严重摔伤,故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某公司及分公司支付其各项费用合计46万余元。
某公司及分公司提交了高女士摔伤地点的环境照片,照片显示泳池距池沿1米左右铺有防滑垫,路面设置移动式“小心地滑”指示牌,游泳馆墙面某处嵌有“小心地滑”标志。
法院最终判决原被告双方各担责50%,某公司支付高女士18万余元。
法官说法: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分公司作为游泳馆的经营者、游泳训练的组织者,有义务保障会员人身安全。高女士滑倒发生在教练指导其从游泳池上岸过程中,事发时处于分公司组织训练活动期间。该公司虽提交了事发地点的环境照片,但不足以还原事发时环境情况,也不能完全证明其已尽安全保障义务。因此,分公司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因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故相应民事责任由某公司承担。而高女士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从泳池上岸过程中亦应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其对摔伤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不听劝阻跳水致残:后果自负
今年6月,小杨和小凯等5人到童某个人开办的游泳馆游泳。5人购票后,经游泳馆管理人员检验票证,小杨无深水合格证,随后5人进入浅水区游泳。其间,小杨上岸跳水,被管理人员劝告制止。一小时后,小杨和小凯又来到深水区池边,准备在比赛用起步台上跳水,被管理人员制止,但小杨仍从起步台上头朝下扎入游泳池中,其头部撞到池底后受伤,管理人员和小凯发现后立即将他救护上岸,并送医院诊治。小杨被诊断为颈椎爆裂性骨折,病情虽得以控制,却高位截瘫。经鉴定,小杨构成一级伤残。小杨认为,因游泳馆管理混乱,设施未达标造成自己严重伤残,故起诉要求游泳馆老板童某赔偿其各项费用共计152万余元。
童某辩称,他开办的游泳馆领取了北京市游泳场馆开馆许可证,符合条件。游泳池的深水区和浅水区有明显分界线,且游泳馆内有明显警示标志,无深水证的不得进入深水区,禁止跳水和潜泳。小杨等人游泳时馆内游泳人员并不多,秩序良好。管理人员发现他跳水后马上制止,但他不听劝阻。小杨受伤完全系他个人造成。出事后馆内救护员、值班医生及时抢救,又带其去医院治疗,尽到了管理职责。
最终,法院驳回了小杨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经审理,童某开办的游泳馆设施和安全管理等符合规定,并经合法审批,游泳馆在有效开馆期内。小杨在游泳时游泳人数未超标,管理、救护人员均在岗履职。小杨系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知道无深水合格证者进入深水区游泳,并跳水、潜泳均违反游泳馆管理规定,其应当预见跳水、潜泳可能导致自身受到伤害的后果。小杨在管理人员发现其跳水并制止劝阻的情况下,仍强行跳水造成伤残与游泳馆无直接因果关系,应由其自身担责。
在此,法官提醒,一般的游泳池是不允许跳水的,如跳水者未受过专业训练,跳水将面临巨大危险。若想体验跳水的刺激,应到专业的跳水培训机构学习。
游泳馆变餐厅:年卡余额需退还
2014年7月,金先生在某乡村乐园的游泳馆预付费960元办理了游泳卡。该卡可游次数为70次,到期时间为2015年7月6日。2015年3月24日始,游泳馆停业。后游泳馆被改为餐厅。金先生尚有未到期未消费次数41次。金先生认为,乡村乐园在未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擅自关闭游泳馆,侵害了其权益,故起诉要求乡村乐园退还未消费的游泳卡剩余金额574元,以及补偿各项费用支出750元。
乡村乐园辩称,游泳馆场地已出租给某公司,游泳卡系某公司办理,应由某公司担责。双方的租赁合同约定,某公司经营租赁期间,债权债务与乡村乐园无关。
法院最终判决乡村乐园给付金先生游泳卡未消费金额574元。
法官说法:本案中,游泳馆位于乡村乐园内,金先生系在乡村乐园内办理的游泳卡,乡村乐园未将其游泳馆已出租的事实及实际经营人的具体情况告知金先生,且金先生所持游泳卡上载有乡村乐园游泳馆游泳卡的字样及乡村乐园简介。上述理由足以使金先生相信游泳馆系乡村乐园经营。游泳馆停业后,被改建成餐厅,金先生预付费接受娱乐服务的合同目的已经不能实现。故对其所持游泳卡未消费剩余金额,应由乡村乐园负责退还。乡村乐园辩解游泳馆已出租的事实,系其与某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对外不具有对抗效力。乡村乐园与某公司之间的债务承担,可另行解决。
法官提醒说,消费者在选择预付款消费时,要仔细考察经营者的市场信誉和经营状况,弄清其使用范围和功能、退款条件等,形成书面文字以便日后维权;尽量按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预付款消费卡,避免一次购买较大额度的会员卡;注意消费卡的有效期限,及时消费,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工商或消协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