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向左 法官向右:那些“下海”的法官们,现状如何?
律师向左 法官向右:那些“下海”的法官们,现状如何?
2016-08-02 18:13:25
1998年,23岁的朱晓芳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她称这份工作也是其“职业初恋”。进入法院后,她先后在刑庭、民庭工作过,离职前在上海二中院执行局工作了12年。
尽管已经提升为正科好几年了,但她仍是助理审判员。她说,在中级法院要晋升为审判员很难。因为中院受到行政级别影响,只要职称上晋升为审判员,就必须在行政级别上也提升到副处。而一个法院处级干部的比例受到严格限制。
朱晓芳称,院里和她一样具备升任审判员资格的人大有人在,资历深、能力强的人也很多。但是每年晋升时,为了争夺那屈指可数的几个副处名额,往往是七八十个人挤独木桥,“竞争激烈程度胜过高考”。
朱晓芳在上海二中院熬了17年,最终也没有晋升副处级审判员。不过,她心态还算平和,没有想过要跟其他同事去争个你死我活。甚至,有几年她基本上是“认清形势”,主动弃权,放弃了晋升考试机会。
在待遇方面,朱晓芳也感到与付出不成正比。
朱晓芳记得,在2007年前后,自己的月收入是七八千元,到了2014-2015年,每个月到手的有9000多元。而在这些年间,房价已经上涨了好几倍。
王磊,陕西西安人。2001年,23岁的他从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那年,陕西高院破格从高校选聘法官,王磊等15人从3000多名竞争者中胜出。做了5年书记员后,他成为陕西省高院刑三庭的一名死刑复核法官。死刑复核法官的职责,是对中院呈报上来的死刑案件判决进行复核,得出重审、改判或者维持原判的结论,死刑复核官也被称为“审死官”。
有人认为,高院法官尤其是“审死官”责任重大,如果收入不能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法官的职业尊荣感和对抗诱惑的能力将受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