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一家创新企业的维权路

  “创新难,维权更难。”上海华篷防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忠祥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走的是创新、被侵权、再创新的路子。”

  作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领域的技术领先者,华篷较好地解决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问题。该技术先后获得几十项国家专利。巨大的市场前景,却使华篷深陷被侵权的重围中。

  随着华篷专利写进国家标准,产品卖到全国,近些年,华篷发现有20多个省份出现“山寨”技术和产品,其中不少是反复侵权。有的侵权企业将华篷商标直接用于宣传资料和网页上;有的甚至在产品名称上直接使用商标标识;还有的欺诈、冒充专利产品。

  “每一次去各地竞标新项目,兼顾打假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负责华篷法律事务的有关负责人无奈地表示,面对反复性、群体性侵权,华篷展开了艰难的维权探索。

  事实上,针对类似华篷遭遇的侵权现象,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这些案件列为“雷雨”、“天网”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的督办案件,进行了查处。

  在近日举办的“加强专利行政执法,遏制群体性反复性侵权”专题研讨会上,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等表示,专利群体性侵权是目前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新趋势,给专利权人带来的危害更大,而且取证难、维权费用高、时间长。而不少企业表示,侵权的低成本使反复侵权屡禁不止,被动维权令企业不堪重负。面对这样的现状,被侵权企业希望与更多的企业通过许可他人使用专利,以求获得双赢。 文/李 冬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