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提供法律志愿服务(图)

6月25日,大渡口区三十七中礼堂,“莎姐”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指导中学生彩排普法情景剧。记者

  6月25日,大渡口区三十七中礼堂,“莎姐”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指导中学生彩排普法情景剧。记者 崔力 摄

本报讯

(记者 张莎)说到“莎姐”,重庆人一定不陌生,这个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志愿者群体在山城已经活跃了很久。现在她们“升级”了。6月25日,重庆市“莎姐”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在大渡口区启动,今后“莎姐”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未成年人,志愿者们还将走进社区、企业、街镇、学校,面向不同的群体开展法律宣传普及活动,并为大家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答疑。

欢迎专业人士加入

近年来,大渡口区检察院打造的以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为主题的“莎姐”法律志愿服务得到不少市民的关注。“莎姐”们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心理关爱为主要内容,有效帮助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为了进一步扩大“莎姐”法律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拓展“莎姐”法律志愿服务内容,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高院、市检察院、团市委等决定在全市启动“莎姐”法律志愿服务活动。

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莎姐”法律志愿服务队伍由这几部分组成—各区县(自治县)政法委牵头,在公、检、法分别成立“莎姐”法律志愿者队伍;政府相关执法部门逐步建立起“莎姐”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各区县(自治县)司法局牵头,在律师协会中建立律师“莎姐”法律志愿者队伍;法律专业在校大学生根据安排参加相关区县的“莎姐”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各区县(自治县)文明办牵头,招募具有法律知识和热心公益法治宣传的志愿者,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社会人士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作为法律志愿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记者了解到,各区县(自治县)“莎姐”法律志愿者可在重庆志愿服务网()统一注册,先志愿团体注册,后个人注册。

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700名志愿者宣誓:“践行志愿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法制文化。”下一步,他们将积极参与到法律宣讲、援助、帮教、预防、维权等志愿服务活动中。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普法情景剧

据市综治办副主任苟鹏介绍,目前,“莎姐”已经由一个几人组成的小“工作室”,发展壮大为涵盖全市各区县的39支队伍、上千名志愿者;当初大渡口区检察院的“莎姐”青少年维权岗,逐步成长为全市公、检、法、司系统,乃至律师、心理医生、青年志愿者等群体共同参与的大型法律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对象也由原本的青少年群体,延伸至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群。

昨天的启动仪式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重庆37中,在这里,学生们正在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法律情景剧。

“王小帅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建议判处7至10年有期徒刑……”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很常见,打架斗殴也时有发生,但冲突升级可能触犯法律底线,如何让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得到警示?37中“莎姐”法律社团的同学们想到了表演情景剧的方式,给大家生动地上一课。

据了解,今年3月2日,重庆市第一个“莎姐”校园法律社团在37中成立,社团通过邀请法学专家、法制工作者作专题报告,与“莎姐”合作举办模拟法庭,法制辩论、案件重演、参观少管所等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将法制理论与学习生活相结合,借此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莎姐”志愿服务覆盖面扩大

目前,“莎姐”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已经扩大。

一进机关。在机关单位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法制宣传等。

二进企业。广泛开展《合同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服务。

三进街镇(村、社区)。针对普通群众广泛开展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制宣传,针对老年人进行赡养、预防诈骗等方面的法律宣传,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特殊群体进行帮教。

四进学校。在高校以宣传普及依法治国的主要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在中小学校主要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及法律维权教育。

昨日,“莎姐”志愿者们来到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向市民散发宣传资料,一边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

据悉,“莎姐”进社区,均围绕群众反映较为普遍的防范新型诈骗、未成年人教育帮扶、如何依法维权等问题,开展法制巡回宣讲,增强群众学法守法意识,为广大群众提供“保姆式”法律服务。今年以来,“莎姐”已经累计为大渡口群众开展宣讲42余场,受众达4300余人。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