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网络曝光,解决不了“校园霸凌”
从教师让迟到学生互扇耳光,到儿童遭到幼师多次虐待,再到少年被同学群殴致死,随着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校园霸凌现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网络上曝光校园暴力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事情的解决,给予施暴者和责任方以震慑。但问题是,类似的霸凌事件在短暂的威慑下有所收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铲除校园暴力的生长土壤。当公众的视线转移,校园霸凌依旧可能重演。
原标题:仅靠网络曝光,解决不了“校园霸凌”
张晓雨
近日一篇叫《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络广为流传,作者讲述了她儿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被同学霸凌之事。
中关村二小是北京“名校”,周边学区房房价每平方米在10万元以上。如此顶尖学校出现作者描述的这般事,自然很容易引发公众的关注。随后二小发布了回应声明,称“学校一直在积极努力协调,客观、公正地处理几方家长间的相关诉求和矛盾纠纷”,并呼吁“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
从教师让迟到学生互扇耳光,到儿童遭到幼师多次虐待,再到少年被同学群殴致死,随着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校园霸凌现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网络上曝光校园暴力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事情的解决,给予施暴者和责任方以震慑。但问题是,类似的霸凌事件在短暂的威慑下有所收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铲除校园暴力的生长土壤。当公众的视线转移,校园霸凌依旧可能重演。
治本之策,先要在观念上予以重视。公众对于校园霸凌现象,关注点很多时候只是止于气愤,包括很多老师、家长尤其是施暴方家长,都会认为这不过是孩子打架的小事而已,全然没有意识到对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校园霸凌事件频发,还在于全社会没有构建完善的应对机制。如尽快制订教材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暴力事件,加强教师进行预防校园霸凌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霸凌发生;还要在校园里设立专业社工或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帮助受霸凌学生实现身心的康复。同时,父母、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倾向,也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做了不良示范。对于家长、老师,也要进行家风、师德、修养等知识的普及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