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虐狗最新进展:拖拽犬只因它乱咬人?你造爱狗人士怎么说
2日,威海“拖狗而行”事件有了新的进展。
当地警方通报,经初步调查,涉事司机戚某于两年前收养一只流浪犬,近期该犬出现无故咬人症状,先后咬过戚某及其一名同事。戚某自称想将其拉走,因不敢靠前,将犬拴在车后,导致犬被拖拽致死。
目前,戚某拖行犬只的行为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尚有待进一步调查。在这起事件中,人们为何对于虐待动物的话题如此关注?部分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行为为何常常显得过于偏激?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人与动物相处时,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无论原因如何,在旁观者眼里,开车拖狗还弄得鲜血淋漓,分明就是一条生命被虐杀的过程。拖狗的行为发生在马路上,这就成了一起公共事件,要受到公序良俗的约束,对自家的狗也不是想虐就虐的。
因开车拖狗,威海一男子受到了来自线上线下的“围攻”,除网络上的口诛笔伐之外,他的住处一时间也聚集了很多前来抗议的人。 “围攻”的形式未必可取,个别极端行为还可能触碰法律红线,但从中不难看出,公众对开车拖狗的行为充满了愤怒。
虐狗者纵有千般理由,但只要在公共场所行事,就必须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即便法律上没有明文约束,道德上也要有足够的自律。[page]
不妨回想一下那个场景,行驶的车辆上拴着绳子,绳子另一端圈住宠物狗的脖子,狗的肢体和路面摩擦,已鲜血淋漓。绝大多数人看到此景,想必都会由衷地生出不忍之心,连网上看到视频的人都直言“看不下去”,就更别说现实中与这辆车擦肩而过的人了。从当众虐待动物,到引发观众反感,再到施虐者遭受围攻,威海开车拖狗一事的发展过程,与以往那些虐待动物引发的纷争没有什么区别,其核心就在于施虐者的行为突破了人们能够忍受的底线。
表面上是虐狗,实际上是虐心,人与动物相处时,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对于开车拖狗一事,据称当事人作出了解释,说是被拖曳的狗是疯狗,咬了好几个人,换言之,狗被拖曳致死,是无奈也是罪有应得。显然站在狗主人的角度,对这条惹是生非的病狗,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无论原因如何,在旁观者眼里,开车拖狗还弄得鲜血淋漓,分明就是一条生命被虐杀的过程。拖狗的行为发生在马路上,这就成了一起公共事件,要受到公序良俗的约束,对自家的狗也不是想虐就虐的。
这就引申到了人与动物相处时必须遵守的原则,那就是不能对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合法权益造成侵扰,各地之所以对养狗等行为出台了地方法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饲养宠物,看似是很私人的事,实际上却经常进入人与人交往的范畴,遛狗时拴不拴绳子、宠物大小便如何处理,等等,都有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换句话说,这也体现了利益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既然狗主人从宠物的陪伴中得到了精神慰藉,那就必须承担规范自己行为的责任。回到虐狗一事,道理也是一样的,处置自家的宠物,也要照顾旁观者的感受,影视作品里的残忍画面都要做些处理,更何况是活生生的“现场直播”。[page]
尤其要考虑到现实情况,动物等同于畜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伦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虐待动物的行为越来越难以接受,在很多人的心里,对待动物的行为直接反映出对待生命的态度。在现实语境之下,斗鸡、斗犬等传承千百年的娱乐形式,从群众喜闻乐见变成了舆论争议的焦点;动物表演也不能只顾追求取悦于人的目标,而是要在驯化过程中保证最基本的动物福利。从国际上看,善待动物已成为各国立法的大势所趋,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出台专门法的形式明确反对虐待动物。
由此看来,开车拖狗的男子受到“围攻”,也反映了立法滞后造成的困境:虐狗行为伤害了很多人的情感,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加以惩罚约束,只能靠部分人自发的“围攻”,以“私刑”的形式来补偿正义的缺失。当然, “私刑”能够平息怒火,却换不来正义,对施虐者的“人肉”与“围攻”,就造成了更大范围的混乱。要从源头上避免类似事件发生,还是得尽快补上动物福利立法这一课,法律的完善要适应公众伦理水平的提升。有了法律的约束,无论是为了泄私愤还是博眼球,意图虐待动物者都要先考虑一下所面临的法律后果,如此一来,就从源头上保护了动物,更保护了爱护动物的人。[page]
近年来虐待动物事件频发
“威海拖狗而行”视频曝光后,引发了人们对于虐待猫狗等小动物现象的关注。随后爆出的深圳男子王某平通过加入动物领养群,领养犬只后通过活剐、锯头等残忍方式,先后虐杀各类犬只50多只,更是让此话题热度不减。
山东省泰山小动物保护中心的负责人“狮子”介绍,以他多年从事小动物救助的经历来看,虐狗的现象在省城济南等地也存在,但像虐待动物致死这样特别恶劣的并不多见。“我经历过比较残忍的主要是用刀、烟头、火钩等伤害犬只。”“狮子”介绍说,在泰山小动物保护中心基地,目前已经收养了将近1000只狗,35%以上都是救助来的,这些狗或多或少都受到过伤害,其中不乏人为伤害。
据悉,在济南,与虐狗现象相对比,虐猫现象更为突出。2012年10月份,济南市中区岔路街小区连续4只流浪猫被虐待,脸部被10厘米长的钢钉贯穿。宠物医生分析,这是有人用装修用的射钉枪刻意造成的伤害。
记者注意到,类似的虐待小动物现象,不只是在济南、威海,也不只是在山东,在全国多数城市均存在。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虐待宠物”关键词,就有200多万条搜索结果。[page]
“动物不会出头,我们必须替它出头”
虐待动物的事件为何频频发生?“狮子”认为,从现实的层面上讲,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目前对动物施虐者的惩罚只能是道德上的谴责,难以形成惩戒。由于无法可依,动物保护者想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小动物的权益行不通,被迫只能用“以暴易暴”的手段与施害者对抗、对峙。“动物不会说话,我们必须替它说话,动物不会出头,我们必须替它出头。”这也是动物保护人士多表现出愤激一面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狮子”和志愿者梅暗香都试图从人心理的阴暗面为问题寻找答案,认为虐待动物者尤其是虐待宠物者大多有共同的特征:或多或少有些心理阴暗且胆小怯懦。人类和有攻击性的动物他们不敢惹,只拿弱小构不成伤害的小动物下手,通过伤害它们获得某种阴暗的心理满足。
“狮子”说,根据他的经验,被伤害的犬只多是小型犬类,并且是那种基本不会咬人的类型,从这就可以看出施虐者心理的阴暗与怯懦。[page]
不少动物保护人士,把动物当成家人
据悉,比虐待宠物现象更为普遍的是人们对于动物的爱护。无数的动物保护志愿者分布全国各地,致力于保护和救助动物,有人甚至不惜为此倾尽财力,还有人将此当成终生的事业去追求。
“狮子”加入动物保护行列已经有7年的时间。其间为了营救身处楼顶、沟底等危险地方的猫狗,他和朋友曾屡闯险地,冒险救下一个个被他们视为宝贝的猫狗,也曾为从主人手里救出被虐待的犬只孤身犯险前去理论,从自己口袋里拿出钱来救助小动物更是家常便饭。
“我是有工作的,业余的时间基本上全被救助活动占据了,虽然辛苦但难以割舍,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份责任,我不能不干。”“狮子”说。
上文提到的梅暗香女士更是与受伤的流浪猫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在其家中依旧收养着54只救助来的小猫和一只小狗。这些动物无一例外在被收养时受过伤害,有些缺了脚掌,有些没了眼珠。为了给这些小生灵找到一个更为宽阔的居住环境,梅暗香舍弃了市区的住房,特地在黄河北租房居住,她会给收养的每一只猫取名,称它们为“孩子”,为了让“孩子们”住得安心,几年间她曾多次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