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中国政府正在背负巨额债务炸弹
中金网06月17日讯,据Bwchinese中文网报道,中国债务率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不断攀升的债务负担风险发出了迄今最严厉的警告。西方的分析师认为,用一个不良资产来替代另一个,中国政府为自己买下了延迟模块。如果不进行结构改革,与坏债相关的债务炸弹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爆炸。
中金网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中国债务率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不断攀升的债务负担风险发出了迄今最严厉的警告,敦促中国采取力度更大的举措限制信贷增长,并让国有企业服从市场规律的约束。
IMF副总裁戴维·利普顿(David Lipton)周二在北京发布了该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年度评估。就在几天前,他在深圳发表讲话,警告相关风险可能溢出至更广泛的全球经济。
IMF在其所谓“第四条款”报告中表示:“企业债务尽管仍处于可控范围,但绝对水平较高,且仍在快速上升。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对于下一阶段避免严重问题十分必要。”
“必须拟定全面计划、采取实质性措施加强预算约束,尤其是针对国有企业的约束,重组或清算疲软的企业,承认并分配亏损,应对相关社会成本,为市场准入创造条件。”
IMF肯定了中国在把经济从重工业向消费和服务业转型的再平衡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不过,它呼吁在去杠杆方面采取力度更大的行动。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计算,在2016年头几个月新增贷款飙升之后,今年第一季度末中国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237%。
同时他还强调,中国银行业的企业贷款的潜在损失可能相当于GDP的7%左右。
利普顿表示,中国的企业债务已经逼近GDP的145%,这是以任何标准衡量都非常高的数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企业总债务的55%为国有企业。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债务的增长,使得这些企业在支付供应商以及偿还其贷款方面更加困难,银行持有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多,损失不可避免。
到4月底,中国政府主导的债转股举措的资金已飙升到2200亿美元。这些失效的债务迟早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西方的分析师认为,用一个不良资产来替代另一个,中国政府为自己买下了延迟模块。如果不进行结构改革,与坏债相关的债务炸弹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爆炸。
不过,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1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政府的债务处在可控范围内,中国有足够的资财来应对债务风险,不存在债务危机。
“中国发生债务危机是小概率事件。进一步说,即便出现大规模的债务违约,中国也有足够的资财,在不对国民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冲击的条件下予以妥善处理,”李扬称。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问题比较突出,其债务率高达131%,如果把融资平台债务加进来(这部分与政府债务有重叠),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高达156%。
李扬表示,中国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截至2015年末,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合计政府债务26.66万亿元,占GDP比重39.4%,以更宽的口径估算,政府债务水平达到56.8%,仍低于欧盟60%的预警线,也低于当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李扬表示,2015年底地方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为24%,应属不高的水平。以国际通用的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指标来衡量,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89.2%,低于国际通行警戒值。
“虽然中国债务风险可控,但债务问题必须警惕。中国企业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国企部门,这又与银行和政府部门相连,一旦发生债务问题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解决中国的债务问题必须要统一全盘考虑,”李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