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研究召开专家研讨会-焦点新闻-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6月15日讯 广州市宇晨社会组织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由国内外社会组织专家学者自愿依法组成的研究性、非营利性的专业化社会组织研究与服务机构。
据了解,该研究院致力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下,破解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有效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针对当前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用科学理论支撑科学决策,用科学决策引领社会组织的科学发展,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是广州市社会治理创新举措之一,自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深受社会瞩目和好评。在主办方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下,全市社会组织中掀起了公益创投申报热潮。“公益创投”这一创新举措亦成为帮助公益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公益创投,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提升了社会组织能力水平。
2016年是广州社会组织发展重要的一年,也是掀开了广州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广州市民政局为打造社会组织发展新引擎,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新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深度转变,根据2016年广州市民政工作会议要求,制定了《广州市社会组织品牌战略实施方案》,并决定开展2016年广州市社会组织品牌创建试点工作。
藉此,宇晨社会组织研究院向广州市第三届公益创投申请了“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研究与实践”公益项目。希望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品牌社会组织和品牌企业发展现状、建设标准、评估指标、培育举措、发展瓶颈及经验教训等有关资料,形成《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报告》,为科学制定我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实施意见提供决策依据。
据悉,该项目旨在以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下,按照“创新发展、品牌引领、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牵引,全面实施我市社会组织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内部治理好、服务能力好、社会信誉好、示范作用好的品牌社会组织,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促进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质量整体跃升。2016年是促进广州社会组织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深度转变的关键年,是形成品牌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培育举措等前期工作的关键年,也是影响广州社会组织品牌战略实施成功的关键年。
项目内容包括:
1、收集整理国内外品牌社会组织和品牌企业发展现状、建设标准、评估指标、培育举措、发展瓶颈及经验教训等有关资料,为科学制定我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实施意见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通过检索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组织品牌建设的相关资料;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汇总相关社会组织意见建议;联系国内外社会组织发达地区的相关社会组织,进行实地学习考察。
2、合理安排有关专家分别起草《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相关章节内容。汇总后,发各专家修改,形成《报告》草案。
3、召开“广州市社会组织品牌培育发展报告论证会”。邀请国内外权威社会组织专家及知名社会组织机构负责人参加,进一步修改完善《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报告》。
4、编写出版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教材,举办成果研讨会和汇报会。
6月2日,该研究院作为第三届广州市公益创投主体,举行了“第三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G7-07项目——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研讨会”,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处处长夏健,广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理事唐国平,广东开元社会服务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李锦顺,中山大学传播学院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溪林,暨南大学公共学院管理学院和应急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胡辉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褚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州科贸学院)的方强副院长、社会组织教研室张玉玲主任、王傅和纪伟教授,广州市宇晨社会组织院副理事长鲍昭、理事周宇等逾30位专家出席会议。会上,专家深入研讨了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建设路径、建设标准等有关内容。
夏健(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处处长):创新发展,敢为人先
广州是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之一,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广州坚持“有序放开、有力扶持、有效监管”的工作思路,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2010年,广州着力推进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2012年5月,广州在全国率先全面铺开社会组织直接登记,降低了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减轻登记负担、提高登记效率,有力地把好了社会组织入口关;2014年,广州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率先以政府规章形式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来讲,十二五规划期间,广州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继续呈现稳步增长、健康有序态势。
十三五规划期间,广州市民政局按照“创新发展、品牌引领、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品牌社会组织实施战略,促进广州社会组织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深度转变。夏处指出,品牌社会组织的起步既要有规范性,也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促进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质量整体跃升,走得更快、更远。也指出,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研究培育与实践项目作为第三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的重要项目,同时也是作为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今年社会组织重要工作来推动。
广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理事唐国平提出,要围绕品牌“培育”、“创建”作好研究性、指导性工作,品牌创建既要与等级评估有关联,但也应有所区分,重点体现品牌性;广东开元社会服务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李锦顺教授认为,一级指标中要凸显品牌的主题,品牌建设既要强调品牌的可借鉴性、可复制性;中山大学传播学院与设计学院周如南教授紧扣“品牌”,阐述了品牌标识、品牌意识、品牌项目、品牌管理、品牌关联性、品牌公信力、品牌协同战略等实现品牌因素;广州科贸学院副院长方强教授指出,要理清政府创建品牌社会组织的目的性,做好品牌指导性引导,坚持在社会组织规范性基础上提升其品牌性;广州科贸学院纪伟教授认为品牌项目既是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的载体,也是中介,真正的品牌社会组织必须建立在“产品”服务和社会公益上;暨南大学公共学院管理学院和应急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胡辉华教授提出要理清可操作性与不可操作性的指标逻辑关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褚蓥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国际权威的一些品牌创建成功经验,并根据国际权威的品牌指标体系主观、客观两方面列举了计算公式,提出了专业性、数据化的提议;广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首届、第二届承办方,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溪林认为品牌社会组织应该是内外兼修的组织,外在价值占70%,内在价值占30%,不要一味追求品牌数量,要确保质量第一;广州科贸学院社会组织教研室张玉玲主任品牌调研方案上、培育措施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王傅老师结合医学领域病毒性原理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群体,生动的提出了品牌内涵、品牌载体、品牌传播途径、品牌收益群体等方面建议,最后,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鲍昭为研讨会做总结性汇报,坚持“好中选优,好中培优”原则,树立品牌榜样,发挥品牌示范作用。此次研讨达成了一定共识,深入研讨了开放性、包容性、面向未来的品牌社会组织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为推动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培育研究与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会后,该研究院举行了隆重的特约研究院聘任仪式,建立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专家库。据记者了解,该研究院积极为社会组织领域的研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们搭建良好的平台,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政策课题研究,扩大课题影响,共享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和决策机构提供专业性、时代性和建设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