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新闻分析:中国大宗商品时现暴涨暴跌凸显行业风险

新华社天津7月29日电(记者毛振华、陈云富、李劲峰)颇受中国投资者关注的大宗商品市场,今年以来频现“过山车”行情。特别是“黑色系”为代表商品的大涨大跌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认为,市场风险已经显现。

从2011年见顶回落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几年一直维持底部徘徊。不过,去年底国内市场呈现反弹迹象。特别是在春节假期后,“黑色系”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开始扩大涨幅,进入4月份连续涨停潮使得该月的钢材环比涨幅一度高达30%。

专家回顾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认为,多个品类轮动上涨是主要特点。继钢材等“黑色系”大宗原材料价格从去年12月份率先启动涨势后,包括饲料类原材料、石油化工类以及有色金属等类原材料价格轮番上行。

恒泰期货副总经理江明德说,国内市场投资者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一旦某类资产价格受到高度关注,投资者就习惯涌入这一市场,从而进一步放大短期的涨跌幅。

经过监管部门的“降温”措施,钢材、铁矿石及焦煤、焦炭等品种随后一度连续大跌,螺纹钢期货价格一週内最大下跌近9%,钢铁产业链跌幅最大的焦煤品种同期则大跌11%。不过,随着投资者的担忧情绪逐渐释放,后续主要品种依旧回升。

本月18日,大宗商品市场又出现集体下跌。其中,热轧卷板、螺纹钢和铁矿石等“黑色系”价格纷纷收在6%跌停板上;焦炭跌5.27%,焦煤跌3.77%。

武钢集团下属鄂钢行销部部长李建华等业内人士称,市场预期房地产指标下半年可能继续回落,加上7、8月本来就是楼市淡季,以及连日来长江流域多轮暴雨及洪灾导致基建施工放缓,导致钢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市场供给过剩担忧情绪明显。

此外,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加之人民币汇率走低,也使市场出现不确定性,这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预期造成利空影响。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中判断,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幅度比早先的预期幅度小,且因需求上升推动,价格将在2017年温和上涨。

但也有业内人士判断,后期不排除大宗商品会继续强势,导致市场预期经济下滑、大宗商品却持续强势的分裂格局。

中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消费国,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面对当前大宗商品市场的大涨大跌,专家认为,采取必要措施的必要性凸显。

“从市场的普遍预期来看,短期内大宗商品的强势很可能难以避免。”上海中期副总经理蔡洛益建议,对于大涨大跌中最受影响的下游企业,当前亟需利用多种有效工具对衝市场的风险,尤其是补齐期权等简便工具的“短板”。

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借助“一带一路”加强布局,对衝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反弹的影响。

此外,专家认为还需合理引导行业企业,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避免过剩产能死灰复燃,从而刺激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完)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