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紧抓法治的公平正义生命线 深入推进重庆司法
今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6月30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调研重庆市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切实增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特别强调,司法改革要遵循司法规律,抓住司法责任制、司法公信力、社会公平正义三个关键词,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拓展改革深度,巩固改革试点成果,协调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带动司法体制改革整体有序推进。
在这三个关键词中,司法责任制和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本身属性,容易理解;但是提及“社会公平正义”,就另有一番蕴涵了。
事实上,司法改革与社会公平正义,并非风马牛不相及,而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把社会公平正义做为司法改革的关键词,既是推动司法改革的重要抓手,又是衡量司法改革成败的一条重要标准,更是司法改革的终极目的和追求。
紧抓法治的公平正义生命线,是破除司法体制中种种弊端的必须举措。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如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透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一些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原则,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妨碍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紧抓法治的公平正义生命线,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紧抓法治的公平正义生命线,是深入推进重庆司法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面对司法领域的以上诸种弊端,需要我们用改革的手术刀来切除、来革新。推进重庆司法体制改革,不论是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改革;还是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或者是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都需要紧紧抓住公平正义这个法治的生命线。只有这样,法外开恩和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土壤才能消除,特权思想、衙门作风、霸道作风和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行为才能得到根治,才能对司法领域的腐败做到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紧抓法治的公平正义生命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公平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天平,是让人民群众对社会满意的心理基石。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必须要紧抓法治的公平正义生命线。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司法公正。
孙政才在调研中强调,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总任务,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这既是深入推进重庆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重庆司法体制改革的队伍保障。各级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要牢牢抓住司法责任制、司法公信力、社会公平正义三个关键词,为深入推进重庆司法体制改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