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福建省首届十大法治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侧记(图)

  法制今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2日讯 有这样一群普通而又特殊的人,他们在法治实践中用真情和汗水践行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7月21日下午,在西湖湖畔的福建会堂,他们获得了鲜花和掌声。

那些令我们大家尊敬和感谢的法治新闻人物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深深地被感动。他们中既有个人,也有集体。他们来自于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年龄层次,教育程度,他们的故事也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与形态。种种不同的基础上,有着一个基本共性——他们承载了中国的法治进程中的点滴进步,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了我省的法治进程。


  那些令我们大家尊敬和感谢的法治新闻人物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深深地被感动。他们中既有个人,也有集体。他们来自于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年龄层次,教育程度,他们的故事也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与形态。种种不同的基础上,有着一个基本共性——他们承载了中国的法治进程中的点滴进步,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了我省的法治进程。

  人物标签

  “知心法官”

  在等待上台领奖的空隙里,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黄志丽对已经披好的绶带再次进行了一番整理,犹见她平日里对待案件的调解是何等细心、严谨。她是第一个上台领奖的获奖者,当她以端庄的姿态走上台,眼神坚定,声音温润地说“对我来讲,调解不仅能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它更像是完成了一件艺术品,让我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多年来,她年均办案近500件,案件调撤率保持在90,有40的案件在立案7天内调解结案,有70的案件系当庭裁判。正是她对审判工作的这份用心与用情,让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成为对法官职责的永恒坚守。

  

  “当代宋慈”

  有“当代宋慈”之称的漳州市检察院技术处正科级检察员、副主任法医师刘龙清,带着他惯有的儒雅笑容走上领奖台,不少观众才算亲眼见识到“冰冷”的法医职业也可以如刘龙清般阳光、温暖。“只要我在场,就决不让公正缺席!”刘龙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多年来,他亲手解剖尸体263件,纠正错误鉴定意见369件,依法审查,鉴定各类案件1.25万余件,经他复核的鉴定全部被法院采纳,无一差错。作为福建省首届十大法治新闻人物的代表发言,刘龙清庄严承诺:“作为法治新闻人物更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推动法治福建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法治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生态守护者”

  第三个上台领奖的是福州市人民检察院生态资源检察处处长郑小波,他从事公诉工作17年和生态资源检察工作2年,承担了诸多疑难、复杂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和出庭公诉、诉讼监督任务,办理了一系列党委、人大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案件。在市检察院公诉部门工作期间,个人承办各类起诉、抗诉、请示案件达500余件,办案质量和效率居全市前列。在奖杯和鲜花的簇拥下,他以优秀公诉人的语速平稳有力地说:“生态检察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民众的关注、理解和支持。我想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共同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蓝天碧海。”

  

  “背包警察”

  面对主持人“为何一定要走遍辖区山山水水”的提问,宁德寿宁县公安局坑底派出所所长陈智辉以“传承的是闽东公安‘滴水穿石’的精神”做了简洁的回答;面对主持人“一高一底”的提问,这位依托背包警务察民情访民意的派出所所长用了一长串排比作了如下回答:“高是服务民生无止境,预防打击工作无止境,宣传法治工作无止境,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的工作无止境;底是走群众路,说群众话,办群众事,做好公安工作坚持到底。”他以长期扎根群众所领悟到的最朴实的道理,诠释了“高海拔”和“坑底”的意义。

  

  “文创村保护神”

  矫健的步伐,标准的军礼,厦门边防支队曾厝文创村警务室警长季东旭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曾厝文创村警务室作为文创村发展“见证人”和“保护神”,探索推出旅游景区管理服务新模式的集体,通过建立全覆盖的视频监控网络、商家一键式报警系统,警务微博、QQ群、微信以及信息治安管理APP平台等新型警务模式,不仅受到了辖区居民、商家的赞扬,也赢得了全国各地游客的赞誉。季东旭代表警务室的30名警员铿锵有力地承诺,将继续做“24小时不打烊,365天常相伴”的警务室。

  

  “直面艾滋病犯人”

  清流监狱直属六中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因为他们所接触的犯人都身患艾滋病。在台上,清流监狱直属六中队代表张昌坚坦言:“一开始从事这样的工作,自己会担心,也不敢告诉家人,家里是在我从事这项工作三年后才从媒体上知晓。但工作总要有人做,民警就要迎难而上。”对于如何毫无防护地走进这些犯人的世界,张昌坚说他们有“无形的防护服”——那就是民警无私、无畏、无歧视的行为和关爱措施,慢慢地,犯人也会怀着感恩的心接受民警的管理和教育改造。

  

  “灭火是我的责任”

  消防事业关乎万千百姓的平安,黄志强在任石狮市消防大队大队长以来,积极探索消防管理新思路。2014年,他更是带领消防官兵实现了全市火灾事故“零伤亡”。“零伤亡就是最好的成绩单,就是对消防工作最高的褒奖。” 整个颁奖过程中,黄志强始终表情严肃,一丝不苟,正如他对待消防事业的态度。黄志强表示,消防工作仅仅靠消防部门是不够的,依法治火的体系构建,需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他谦虚地说:“荣誉属于石狮消防,属于石狮党委政府,更属于石狮的群众。”

  

  “社区民警的脊梁”

  被称为“HOLD警元雄”的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梧村派出所第二警务队指导员黄元雄,在促进平安社区工作上不断创新,始终紧密联系群众。他说:“群众工作是人民公安的基础工作,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公安工作想要实现精确打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和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群众、扎根一线,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黄元雄接过奖杯后,诚恳有力的获奖感言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案件监督者”

  扎着简单的马尾,步伐轻快,莆田市公安局法制处副处长林晓莉刚接过奖杯和鲜花,便迫不及待地向台下挥舞起来,笑容飞扬在脸上。“每天都要备着充电宝,保障手机24小时开机,每一个来电,都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对我来说特别珍贵。”作为莆田市警察学校的兼职教官,既能上上法制课,又能写法制宣传读本的她,亲切又不失活泼的语调表达着此刻快乐的心情。

  

  “温柔与坚韧兼具”


  “基层工作靠的就是一碗水端平,能得到这样的荣誉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父老乡亲。”带着浓重莆田口音的普通话既质朴又感人。这是来自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曾云英的获奖感言。这个质朴的“农村大姐”,凭借自己扎实的工作,赢得了村里所有人的一致认可。在公认为大难题的征地拆迁问题上,由于她工作到位,众多重点项目的岐厝村没有发生一起因征地拆迁引发的上访。曾云英是最后一个上台领奖的获奖者,走下台的时候,她的双眼有些湿润,因为在她取得成绩的背后,她还长期照顾着因烧伤重度瘫痪的丈夫,而丈夫给予的鼓励也给了她工作极大的动力。

  (福建长安网记者 福建法治报记者 黄声梅 朱硕峰 周敏)

netease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