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文章

公务员“平时考核”剑指“庸懒散奢”

原标题: 公务员“平时考核”剑指“庸懒散奢”

  原标题:公务员“平时考核”剑指“庸懒散奢”

  【资政建言】

  “平时考核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可以改善机关的工作风气,加快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氛围,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北京市顺义区某乡镇政府工作的王鹏得知北京市将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时,对记者谈起自己的认识。

  今年6月份,《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公布,《规划》中提出“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逐步形成科学管用、体现实绩、简便易行、符合本市实际的平时考核机制”。

  不久前,江苏省举行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推进会,提出今年年底前全省市级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实现“全覆盖”;省级机关和县(市、区)机关明年上半年实现“全覆盖”。

  平时考核,这个以往无论对于普通民众还是公务员群体都有些陌生的词汇正逐渐成为一个“热词”。何谓平时考核,平时考核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平时考核制度?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平时考核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2007年印发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对平时考核做了进一步规范,提出平时考核的重点为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以及出勤情况,规定可以采取被考核人填写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检查、考勤等方式进行,由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价。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